森梦历史网
首页 > 历史故事 > 1999年3月21日世界诗歌日设立

1999年3月21日世界诗歌日设立

教科文组织在每年3月21日庆祝世界诗歌日,目的是为了推广诗歌这一优美的文化形式的创作、阅读和出版。1999年在巴黎举行的教科文组织第30次大会决定宣布3月21日为世界诗歌日。

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节日简介

自1999年开始,每年的3月21日成为教科文组织选定的“世界诗歌日”——无论民族、无论肤色、无论年龄,凡是热爱诗歌、创作诗歌的人们,都将每年的这一天,视为全世界诗人自己的节日。教科文组织确立“世界诗歌日”,目的是希望为世界各地人们举办的各项诗歌活动提供一个契机,进而能够带动人们开展不同层次的诗歌运动。

同时,“世界诗歌日”的出现,也有利于小出版社进入图书市场以及年轻诗人作品的出版;有利于人们回归吟唱传统;有利于诗歌通过“和平、非暴力、容忍”这样的主题活动,与戏剧、舞蹈、音乐以及绘画等艺术形式开展对话、拉近距离;有利于诗歌摘掉“过时”的帽子,让全社会重新感知和认识诗歌的价值。

根据教科文组织的决定,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支持通过诗歌表达语言的多样性,并让濒危语言有机会在其社区内得以听到。此外,这一天也是为了支持诗歌回到诗朗诵的传统,促进诗歌教学,恢复诗歌与戏剧,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之间的对话,支持小型出版商和在媒体上创造富有魅力的诗歌形象,使诗歌艺术不再被视为是一种过时艺术,而是一种当今的艺术形式。

教科文组织鼓励会员国,与地方和国家级的全国委员会,非政府组织以及公共和机构(学校,市政府,诗社,博物馆,文化协会,出版社,地方当局等)积极参与庆祝世界诗歌日的活动。

背景信息

当今世界上存在着没有兑现的审美需求。如果其人际沟通的社会作用得到承认,同时它仍然是调动和表达认识的一种手段,诗歌能够满足这一需求。过去20年来,许多会员国对诗歌的兴趣明显复苏,诗人的人数也有所增加。这是社会的需求,它触动年轻人返回他们的根基。当外面世界无法抗拒的使他们远离自己,诗歌是使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一种手段。

此外,随着公众越来越欣赏由诗人自己朗诵的诗歌晚会,诗人们作为个人扮演着一个新的角色。社会对传统价值认识的转变也代表了对朗诵和演说作为一种社交结构的接受。媒体和广大市民仍然有拒绝认真对待诗人的趋势。因此需要采取行动,摆脱这个过时的形象,给予诗歌在社会中应有的地位。在1999年10月至11月巴黎举行的第30届会议上,教科文组织决定宣布3月21日为世界诗歌日。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中国的历史故事 2020年3月...
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波兰文:Krzysztof Penderecki,1933年11月23日-2020年3月29日),又译彭德雷茨基,波兰当代古典音乐...
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 2020年3月...
尤里·瓦西里耶维奇·邦达列夫(俄语:Ю́рийВаси́льевичБо́ндарев,1924年3月15日-2020年3月29日),生于奥伦堡州奥尔斯克...
历史上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 2020年3月...
马克·布鲁姆:美国纽约戏剧演员,曾出演过《鳄鱼邓迪》《神秘约会》《盲目约会》《丛林中的莫扎特》等。 2020年3月27日,据外国媒体报道,美国演员马克·布...
中国的历史故事 2020年3月...
周俊(1932年2月5日-2020年3月27日),出生于江苏东台,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

强力推荐